|
校对公司出错率最高的150个成语(二)浏览数:57次
校对公司在专业校对工作中,需要严格分析成语本意、比喻义,以免在工作中因为成语的误用而造成不当。 -------------------------------------------------------------------------------- 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不可用于褒义指变化之大。 误例:20年阔别,今朝又回。20年的社会变迁,剥去了小城寒伧的外衣,记忆中的破屋残垣早已面目全非,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
明日黄花 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不是指未来的东西。 误例: 李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努力呀!”
漠不关心 (对人或事物)感情冷漠,态度冷淡,毫不关心。不能跟宾语。 误例: 我们有些官员两眼盯住自己腰包的胀鼓,却漠不关心百姓疾苦,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顿时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 目无全牛 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不能理解为“没有全局观念或看不到整体”。不能误用作贬义词。 误例: 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错误的。
难言之隐 难以说出来的苦衷。不能用来修饰“苦衷”,否则就会造成句意的重复。 误例: 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年富力强 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年轻,二是力壮。不能只断取“力强”的意义,而忽视了“年富”的意义。 误例: 我叔叔退休后,还呆在厂里帮助大家干一些重活,大家都称他年富力强。 拍手称快 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不能直接用于那些欢快的场面。 误例: 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抛砖引玉 比喻用不成熟的、肤浅的意见,引出成熟的、高明的意见。常用作谦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别人。 误例: 1. 就先请李校长发言,借以抛砖引玉,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吧。 2.老张对王勇贵的现身说法很满意,认为他的话的确是抛砖引玉,有先见之明。
蓬荜生辉 使自己的破屋生辉不胜荣幸。是个谦词,用反了当有骂人之嫌。 误例: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筚生辉。
评头论足 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 含贬义,不能作中性的“评议”理解。 误例: 鄙人的画展今日展出于此,一则算作个人的总结,二则是请各位专家评头品足,多多指点,借此提高。
萍水相逢 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易误解为“不期而遇”的意思,而忽略了主体是“互不相识的人”。 误例: 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里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
期期艾艾 形容口吃。不能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误例: 你这个人就是不果断,遇事总是期期艾艾,举棋不定,这可是要误大事的。
巧夺天工 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巧。不能用于“自然本身”。 误例: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青出于蓝胜于蓝 指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用指别的超过不可以。 误例: 我国西部地区如能用好政策,更新观念,大胆创新,那么迅速赶上沿海发达地区,甚至青出于蓝胜于蓝,是完全可能的。
罄竹难书 比喻罪恶之多,难以写尽。必须是罪行、劣迹、错误之类的事实,含有明显的贬抑色彩,而且如果是具体的东西数量再大也不能使用“罄竹难书”。 误例:1.雷锋一生很短暂,但所做的好事却极多,简直罄竹难书。2 .甲骨文上刻个字不容易,罄竹难书的公文重得累死人不偿命……
求全责备 是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后面不能带宾语。 误例: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求全责备别人,更不能抓住某人的一个缺点而不及其余,而是要客观地、全面地肯定一个人的大节和主流。
忍俊不禁 忍不住笑。此成语易用成“忍俊不禁地笑了”而造成成语与句子重复。 误例: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地一声笑了起来。
日理万机 指古代帝王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该词词义较重,不能用在普通人身上,否则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误例: 王老师勤勤恳恳,日理万机,在教坛上默默奉献了30年。
如履薄冰 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 误例: 眼下大型运油车只有三只车轮在桥面上,桥沿已经不堪重负,正在缓慢变形,大卡车如履薄冰,时刻都有掉下江中的危险。
三长两短 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程度很重。不能泛指意外情况。 误例: 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哪怕有个三长两短,都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三人成虎 城市本无虎,传言有虎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即能蛊惑人心。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误例: 1.在最困难的3号巷道,几名共产党员齐心协力,三人成虎,终于排空了积水。2.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赏心悦目 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 误例: 节日的北京,绿草茵茵,鲜花处处,真是美不胜收、赏心悦目。
深居简出 指常呆在家里,很少出门。不能理解为“简简单单出门”。 误例: 看妈妈出个门还打扮半天,真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莘莘学子 表示众多的学生,不能指具体一个或几个。如果前加上“一位”“每一个”“几个”等这些限定,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误例: 1. 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2. 每一位莘莘学子都应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3.教室里坐着几个莘莘学子。
身临其境 指亲身到了那个境地。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误例: 只要你能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那样求全责备了。
生灵涂炭 形容广大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易用成“人民生灵涂炭”,造成语义重复。 误例: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石破天惊 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或变化”。 误例: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令人瞩目,许多来中国的人都有感于二十几年来中国发生的石破天惊的变化。
始作俑者 贬义词,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常被误解为中性词,当“第一个做某事的人”的意思来用。 误例: 1. 在这个厂里,他是敢于摔了铁饭碗,而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职,或停职,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 2.他是这种新文学体裁的始作俑者,应当在当代文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事倍功半 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与【事半功倍】意思相反。 误例: 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水落石出 事情的真相已经弄清,不表示追求正确答案或道理。 误例: 最后一道题看起来似乎无从下手,不过还好,时间宽裕,我决心弄个水落石出。
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常被误解为“首先、第一个”。 误例: 1.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2. 洪峰即将到来,迅速转移泄洪区所有群众是首当其冲的任务。
首屈一指 数第一。【屈指可数】为数不多。两个成语易误用。 误例: 若论外事办的英语水平,王力可是屈指可数啊。
首鼠两端 形容迟疑不决,瞻前顾后。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误例: 对于笔记本电脑中为何使用台式机CPU的问题,制造商先是说是历史问题,而今又改口说是消费者买了“水货”,这种首鼠两端的做法实在叫人难以接受。
司空见惯 形容经常看到的事物,不足为奇。是不及物动词,可以说“对……司空见惯”,后面不能直接带宾语,否则会造成语法错误。 误例: 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耸人听闻 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骇人听闻】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两词经常被混用。 误例: 两个持枪歹徒冲进耶鲁大学校园,向往来师生疯狂扫射,制造了又一起耸人听闻的血案。
弹冠相庆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后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多用作贬义。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误例: 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叹为观止 赞叹所见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叹为观止”。 误例: 世贸大楼废址已成为纽约新的旅游景点,断壁残垣,触目惊心,叹为观止。
投桃报李 报答他人的好处,除非特意幽默,不表示报复。 误例: 如果两家对过去的事念念不忘,你攻我伐,投桃报李,冤冤相报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尽头呢?
万人空巷 家家户户的人都从住处出来,集中到某一个地方去。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哄动一时的情景。 常被误用为指人们都待在家里,巷子里静悄悄的,空无一人。 误例: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望尘莫及 比喻远远地落后。 【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两个成语不能混用。 误例: 各地的分公司常常觉得天高皇帝远,总部望尘莫及,经常自作主张,各自为政。
望其项背 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 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形式):难以~。 有人用“只能望其项背”来表示“赶不上”,是错误的。 误例: 1. 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2.在基因测序领域,只有中美日等国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多数国家只能望其项背。
妄自菲薄 过分地看轻自己。后面不能跟宾语,也不能表示“看轻他人”。 误例: 1. 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要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而应当正确地对待自己。 2. 他喜欢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危言危行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不能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动”。 误例: 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文不加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下笔成章。 常被误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 误例: 古代的文学作品多是文不加点,让人不能卒读。
无可厚非 不可以过分指责。与“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程度不同。 误例: 明星做广告本无可厚非,但面对广告中“真实的谎言”,是否也该想一想每一位注视着你的观众呢?
无所不为 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常被误解为褒义词“什么都敢做”的意思。 误例: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无所不至 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误例: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分别,妈妈见我回来高兴得不得了,又是做好吃的又是带我买衣服,关爱殷殷,无所不至。
无微不至 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只用来形容人,也不能误解为“细致”的意思。 误例: 这部小说的构思既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微不至。
洗心革面 比喻坏人物彻底悔改。其主体是人,不能是物,同时要注意人物身份,不能用在如学生等人身上,造成轻重失度。 误例: 1.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2.在老师的教育下,小明终于认识到上网的危害,决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细大不捐 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不能理解为“一点东西也不捐出”。 误例: 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时,你却细大不捐,这样做,你不感到羞愧么?
下里巴人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理解为“普通的乡下人”。 误例: 1. 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2.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
相濡以沫 在危难的处境中互相救助。不能指一般情况下的互相帮助。 误例:周礼的家是个四代同堂的小康家庭,一家人相濡以沫,幸福和睦,被居委会评为五好家庭。
相提并论 把不同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谈论。不可指同一人、物,不可混同“同日而语”。 误例:当年穷山沟沟里的小放羊娃,如今已是集团董事长,今昔之别,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心悦诚服 表示真心实意地服从或佩服。不能理解为“心情舒畅愉悦”之意。 误例:他听着风顶树梢,听着小鸟欢噪,心悦诚服,不原离开这个地方了。
信手拈来 形容词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必多寻思,就能写出来。后面不可以跟宾语。 误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真是化典入词的范例。
休戚相关 忧喜福祸相关联。与“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不同。 误例: 1. 生活中的人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个社会休戚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 必须抓好商品质量,商品质量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利益休戚相关。
休戚与共 同甘共苦。同“休戚相关”“息息相关”常混淆。 误例: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都和社会休戚与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虚怀若谷 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是个敬辞,只能对别人,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误例: 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虚与委蛇 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不能理解为巧妙应变或细述委曲。 误例: 在接待外宾的大型活动中,敏锐果断的判断和虚与委蛇地应变显得格外重要。
栩栩如生 形象逼真,宛如活的。一定是指“并非活的”。 误例: 李丽上过王老师一节课,就能将其讲课的动作、神态模仿得栩栩如生。
阳春白雪 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与“下里巴人”意思相反。含贬义,易错误理解为褒义。 误例: 《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
一蹴而就 一步就成功,不要误解为一气呵成。 误例:毛书法家大笔一挥,运腕挥毫,笔走龙蛇,只见兔起鹘落,作品一蹴而就。 一言九鼎 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即形容说话有份量。 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误例: 兄弟,你别不信我,我可是一言九鼎,说话算数的。
亦步亦趋 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都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含贬义,易误用为中性词,理解为“追随”“跟随”之意。 误例:正视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亦步亦趋,博采众长,为的是发展自己。
溢美之词 过分赞美的言词。 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误例: 首映式结束,导演激动地说,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摄影创意的溢美之词,给了我们极大的肯定和鼓舞,我们一定拍出更好的电影以飨观众。
因人成事 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误例: 张先生做这个项目能知己知彼,因人成事,完成得很漂亮。
应有尽有 应该有的都有。不“应该有的”就不能“尽有”。 误例:盗版出版物装了三卡车,从盗版书籍到盗版软件,真是应有尽有。
应运而生 顺应适当时机出现。不能用于消极事物。 误例: 改革开放带来了许多新鲜事物,同时一些不良现象也应运而生。
雨后春笋 比喻新事物大量涌现。是一个褒义词,使用时要注意与语境相符。 误例: 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地冒出来了。
语重心长 言辞诚恳,情意深长。【意味深长】话语含蓄,带有深意。两个成语容易混淆。 误例: 1. 邻居大妈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耐人寻味,她是批评我们家晚上总是出声影响他们休息吗? 2.张老师意味深长的话拨动了纤熙的心弦,是啊,张老师为自己倾注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怎能再一直糊涂下去呢?
有口皆碑 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此成语为褒义词,易犯“褒词贬用”的错误。 误例: 1. 侵华日军在南京疯狂屠杀中国平民,这是有口皆碑的铁的事实,任何狡辩都改变不了。 2.少数同学那次上物理课的恶作剧是有口皆碑的事实,全班同学谁能忘呢?
责无旁贷 不能说“责无旁贷的责任”。 误例: 我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我责无旁贷的责任,是否是非典患者这并不重要。
炙手可热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不可理解为“热门”或“商品畅销”。 误例: 家用电器的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置之度外 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 误例: 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一直坚持战争主张,对世界人民反战呼声置之度外,最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捉襟见肘 捉襟见肘本指衣服破烂,后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与“不合身”无关。 误例: 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走投无路 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不能误解为“没有路可以走”。 误例: 由于山体滑坡,奔赴汶川抗震救灾的队员突然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编辑校对”公众号补注: 【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的这种用法被收入2016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七月流火】《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座名,即心宿,每年农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现也用来形容天气炎热(因人们误把“七月”理解为公历7月、把“火”理解为火热)。
来源:扬子晚报教育中心(“编辑校对”公众号依据《现代汉语词典》对部分内容作了修改) 帅创之亿校对公司,是一家国内专业的校对公司。 主要业务:校对、专业校对、档案整理、电子校对(音频校对、视频校对、PPT校对),以质量高,价格低,服务好的最佳结合,赢得客户的一致好评! 联系电话:18610868638 上一篇: 北京校对公司工作的规范化
下一篇: 校对公司出错率最高的150个成语(一)
|